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

山窮水盡才悔悟



資料來源:網路文章
 調整經營困難的產品線或組織,是最困難的工作之一。困難的原因不在於方法、不在於工作,而在於如何不傷害原來的主管,在於如何讓這些主管認同新的運營方向,願意心悅誠服的配合公司的調整。

一個有問題的營運單位,我前後花了三年調整,最後成功的讓這個單位放棄原有的經營模式,轉成以公關、活動為主的非實體出版經營方式。我的困難在於這個主管仍有改造空間,我不願意用簡單的資遣方法,讓其離職,如果能將他改造成功,我又替公司留下了一個好的運營人才。

只不過值得珍惜的人才,都有脾性。這位主管堅信他原來的運營方法可行,只不過外部環境不成熟,如果我們夠有耐性、時機到了,原來的運營方法終會成功。

我明知原方法不可行,但我愛惜他,不願粗魯的拔掉他的指揮權,廢棄他的營運模式。第一年用分析與暗示,建議他改弦更張;

第二年告訴他,我們手上籌碼不多,無法再承受太多的虧損,並明示我們可能只剩一、兩年的時間來調整;

第三年我則坦白說明這是最後一年,再不行,我們只有放棄。第三年底情況仍未改善,我向這個主管抱歉,希望他揚棄過去,接受新的經營模式。

這個主管勉為其難的留下來,並用新的方法繼續經營,不到半年,已見曙光,顯示新方法是對的。我得到一個好的工作夥伴一起打拚,代價則是三年時間與金額不小的虧損。

我不禁自問:幡然悔悟有這麼困難嗎?

答案是肯定的,任何人要放棄原有的想法、做法,幾乎不可能。在手上還有資源、還有籌碼時,通常會執意走下去,一直到彈盡援絕、山窮水盡之時才能悔悟。

前面這位主管如此,我其他共事過的主管也是如此。我回想我自己,也是如此。當年創辦《商業週刊》時,沒到山窮水盡,我不認為自己有錯,我不肯改變方法。有了《商業週刊》的經驗,對自己可能犯的錯誤,有了比較清楚的認知,自我調整的速度稍快一些。

後來我關掉一些公司,雖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,仍然也還會猶豫不決,一段時間,我知道自己可能是錯的,但「不到黃河心不死,不見棺材不掉淚」,要痛悟前非,要自我調整、改變,仍極為困難。

這是一個人在逆境中,如何檢視自己的作為,重新找到方向、重新調整步伐的困難。你不太確定自己現在做的是對還是錯。

你害怕在黎明即將到來時,你卻轉向放棄。你更害怕堅持,得到的不是守得雲開見月明,而是無顏見江東父老!在不確定中,大家多數選擇一動不如一靜,這也是許多明顯的錯誤,卻要等到山窮水盡、彈盡援絕才能悔悟,自刎烏江的結局不斷重演。

放棄一廂情願的堅持,冷靜看自己的作為,知道自己極可能是「執著的笨蛋」,可能是不需要山窮水盡就能悔悟的方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